查看原文
其他

2016全球创新十大趋势

2016-09-13 战略前沿技术

本文由科尔尼管理咨询(ID:atkearneychina)授权转载,


这是一个充满想象力和意外的商业世界。大概10年前,没有人会想到iPhone的崛起,想不到以Uber为代表的共享经济的出现。但就在这10年间,从国家、地区到企业,通过创新的技术、商业模式以及跨界合作,这个世界创造各种意外。当下,创新已经成为所有人的共识,它不再只是技术领域别出心裁的想法,甚至成为企业、国家最重要也是唯一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源泉。

在2016年再看创新,经历过前期的创新低潮,全球创新成为关注的新焦点。

过去一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联合包括科尔尼咨询在内的多个相关机构,对全球128个经济体进行深入研究,它们占世界人口的92%,占世界GDP的98%,推出《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

以下是小编对此次全球创新指数报告的研读,highlight了其中10个最值得注意的全球创新趋势,希望帮助到你和你的企业运用“全球创新”的方略,制胜未来。

以下哪些点促使你有新的思考?欢迎在文末留言告诉我们。


1.弥合创新鸿沟

——创新正在变得越来越全球化,但差距依然存在

GII排名表明,多年来,创新领先者的全球多元化水平很高。瑞士连续第六年稳居榜首。

但是,与实现创新环境的日趋平衡相反,研究和创新出现了多极化分布。大部分活动仍然集中在高收入经济体和巴西、中国、印度和南非等部分中等收入经济体。只有中国缩小了与美国等富裕国家在研发支出或其他创新投入和产出指标方面的差距。其他中等收入经济体仍然相差甚远,特别是在制度、人力资本和研究、基础设施以及创意产出支柱方面的差距。

即便是中等收入国家,它们中的大部分仍然通过来自发达经济体的技术转让获得主要针对国内问题的解决方案。发展中国家需要清楚地阐明它们自己的创新需求,并战略性地开展工作以满足这些需求,而不是只为全球化公司的创新网络添砖加瓦。

瑞士连续第六年稳居榜首


2.“技术民族主义”

——创新有时仍不会被描绘成一种全球双赢

当一个国家的主体产生了更多的科学或工程学科毕业生或更多的专利,这些成就会被其他国家看作是一种竞争威胁,而非一种机会。从国外引进的技术或技术密集型服务通常会被各国看作是一种成本而非收益。国家被视为是“竞争者而非合作者”。

总的来说,政策制定者时常担心全球创新会造成国家层面的国内创新体系被“挖空”。他们的优先关注点是把人才和投资留在本国。更为糟糕的是,“技术民族主义政策”在很多国家普遍存在。

应把全球创新作为全球双赢发展来理解——所有人都有可能从全球创新中受益。

印度领跑中南亚地区创新排名


3.避免“失去的10年”

——通过全球创新避免陷入持续低增长模式

全球经济尚未回到正轨。人们对未来产出增长低迷和生产力水平低下存在着切实的关切。在这种情况下,寻找新的生产力源头和未来增长点成为各方优先考虑的重点。

创新界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更为系统地将研发扩展至其他中低收入经济体,避免过于依赖有限几个国家带动全球研发的增长。人们迫切希望政策制定者加大对于创新的公共投资,以扩大短期需求,促进长期增长潜力。成功的创新战略不能通过“时行时停”的方式实施:如果研发支出或针对创新者的激励措施不能得到维系,过去几年来所积累的进展就会快速丧失殆尽。

亚洲的崛起与创新息息相关


4.莫迷恋数字

——研发绝对支出或国内研究人员、科学和工程专业毕业生或科学出版物的绝对数量,不能保证创新体系取得成功

提高科学和工程专业毕业生占比等举措,常常被当作建立完善创新体系的万灵药。为了避免完全采用量化方法,一种做法是对创新的质量进行研究,评估大学、科学产出和专利的价值,GII采用的正是这种方法。高水平的质量仍然是德国、日本、英国和美国等领先者的一个显著特征。中国是唯一一个创新质量不亚于领先者的中等收入国家。

但需要考虑的因素还不止于此。高质量的创新投入和产出通常反映出还存在有利于创新生态系统健康、富有活力和成效的其他因素。在理想的情况下,这些系统可实现自我维持,发展轨迹自下而上,并无需反复通过政策或政府来驱动创新。

如果政府过犹不及,如果它们挑选技术,则可能很快会降低实现自我维持且有机的创新生态系统的可能性。为创业和创新提供足够的空间;为个人、学生、小型公司等草根力量提供正确的激励和鼓励;以及经常对现状提出质疑的一定程度的“自由使用权”,这些都是需要具备的一些要素。

对于政府来说,在干预和放任之间取得平衡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具挑战性。

以色列以“创业的国度”美称而闻名全世界


5.全球创新的思维

——全球化研发程度仍然主要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研发活动仍集中在本国

这其中的部分原因是,对于地理分散化的成本和效益仍在探索中。管理全球研发不仅限于对外国研发团队进行协调——它涉及对创新转移进行管理而不论公司忠诚度和所有权,以及对收益进行分配而不论总部所在何处。

对于大部分公司来说,建立多样的本地和国际伙伴关系是一项具有挑战性的工作。大部分公司没有为在全球范围内识别、选择、建立和运行以及退出伙伴关系设立充分的流程。 


6.更包容的创新观

——非研发的创新支出是从技术创新中获益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过去,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侧重于以研发为基础的技术产品创新,主要是在内部产生,并且集中在制造行业。创新过程的概念特点是闭合、内部和本地化的过程。技术突破必须是“根本性的”,并产生于“全球知识前沿”。这一特征描述意味着存在领先和落后国家,低收入或中低收入经济体只能迎头追赶。

在今天,创新能力更多地被认为是利用新技术组合的能力;它接受增量式创新和“无需研究的创新”的概念。非研发的创新支出是从技术创新中获益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人们意识到增量式创新会对发展产生影响。

来自非洲的惊喜,体现了更具包容性的创新观


7.“经常失败,快速失败”

——公司作为国家创新的参与者,需要建立新的企业创新文化

高收入国家中的大部分公司——特别是中小企业——以及新兴经济体中几乎所有的公司,都是在公司中心进行所有的产品开发和创新活动。

为了从全球创新中获益,需要树立新的企业创新文化。这涉及简化等级关系,以及在研发活动、供应链管理和营销中加强跨职能合作;能够带来新视角和技能的多元化人才库;鼓励承担风险的环境;以及对新型合作伙伴关系模型和创新平台进行尝试和试验。

创新失败率肯定会存在。之所以那些领先公司的创新失败率没有更高,是因为它们基于创新的多个环节设计出了一套科学的流程,每个决策都不是凭感觉做出的,而是用数据说话。产品创新主要凭老板个人感觉进行决策,创新失败率达到了90%。

所以,要采用“经常失败,快速失败”的方法,鼓励员工冒险,并且不把失败妖魔化。

整体而言,拉美地区的创新潜力尚未充分发掘


8.跟随策略失灵

——跟着市场自然走,采用跟随战略的时代过去了。现在你必须设法让自己与众不同才能生存

过去30余年,中国企业家基本有两条商业逻辑:其一,对于有领先意识的企业家来说,就是把全球各地的技术拿过来,然后利用低成本劳动力实现高增长和高利润;其二,更多的企业采取了跟随战略,他们深知中国市场容量巨大,跟着市场走就可以赚钱。

但近几年来,上述商业逻辑变得越来越难以实现。解决方案只有一个——创新。

从“为中国创新”、“在中国创新”到“中国式创新”


9.CEO=首席创新官

——构筑创新组合能力是降低创新风险的保障

以往企业把创新产品推出来,然后设法让市场来接受就行,创新并非是CEO最紧要 的事,创新只是由研发部经理负责,现在情况完全改变,市场波动剧烈,竞争复杂化,跨界颠覆随时袭来大多数成功的公司都是由CEO亲自推动创新,并且把建立创新体系、鼓励创新、支持创新作为他们的首要职责之一。

消费品企业的销售规模超过100亿之后,企业要想进一步成长,创新就要成为核心驱动要素,那么根据创新风险级别,要匹配高、中、低等各类风险的创新组合,每一类中又要规划N个产品,用以最大化平衡创新风险,避免其中一个或几个产品的失败拖垮整个企业。

 

10.生态系统创新

——生态系统正在成为企业创新的高级形态,并且它一定是国际化的而非封闭性

科技正在推动着全球范围内的整合——物与物的整合,人与人的整合,人与物的整合,组织与组织的整合——这种整合的速度非常迅速,结果是产生越来越多的生态系统。

科技的发展使每一家企业都有条件逐步构建一个生态系统或参与一个生态系统,通过生态系统更准确识用户需求,通过创新能够迅速地满足需求,生态系统中的需求识别、资源组合以及价值变现的速度和准确性远高于之前的传统的价值链体系,因此更能适应如今剧烈变化的市场环境。

有代表性的城市是企业构建创新生态系统的范本。一个有趣的事实是,很多公司变大之后,人均创新是减少的,而随着一个城市的规模不断变大,其人均创新是不断增加的,比如波士顿、旧金山等。原因是城市是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人和商业都是自组织的角色,每个角色都会与其他角色通过碰撞产生更多创新火花。

一国创新力的强盛有赖于其创新生态系统的繁荣



中国与创新10强差距何在?

来源:国际先驱导报(ID:gjxqdb),记者:张淼

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日前在瑞士日内瓦发布,该指数显示中国首次跻身世界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前25强。指数显示在中国创新质量取得显著进展的背后,创新能力仍存短板。专家建议从培训企业家精神、打造品牌与质量、继续优先创新和研发投入等方面弥合创新鸿沟。


折射“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

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是该指数发布的第九版,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士国际商学院共同发布。该指数的核心部分由全球经济体创新能力和结果的排名组成,涵盖82项具体评估指标。在今年的榜单中,中国位列世界最具创新力经济体第25位,较前一年上升4位。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表示,在过去9年对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创新能力的调查中,高度发达经济体在全球创新指数中一直占据主导地位,中国进入25强标志着中等收入国家首次加入了高度发达经济体行列。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总干事高锐表示:“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排名映射出中国在这一领域表现的提升,这也与我们看到的中国近年来的发展相一致,包括中国将创新作为推动力,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的重要要素。”

在评估高校水平、科学出版物和国际专利申请量的顶层指标“创新质量”中,日本、美国、英国和德国排名前四,中国名列第17位,成为中等收入经济体的领头羊,其次是印度(25位)和巴西(27位)。

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前25强创新经济体中,有15个来自欧洲,瑞士连续六年稳居榜首,其次是瑞典和英国。亚洲地区的新加坡(第6位)、韩国(第11位)、中国香港(第14位)、日本(第16位)也稳居前20强行列。


创新投入和产出均排名靠前

全球创新指数是以两个次级指数——创新投入次级指数和创新产出次级指数的平均值计算,其中创新投入次级指数衡量的是体现出创新活动的国家经济要素,这些要素共分为五项支柱:制度、人力资本与研究、基础设施、市场成熟度、商业成熟度;创新产出次级指数体现的是创新成果的实际证据,分为知识与技术产出和创意产出两项支柱。每个支柱被分为三个分支柱,分支柱由不同的指标组成,今年共有82项评估指标。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首席经济学家卡斯滕·芬克说,从2007年全球创新指数首次发布到去年,中国的创新排名在29位至43位间浮动。年度排名虽然受研究方法变化和数据更新影响,但中国排名提升与中国创新经济的快速增长同步。“中国2016年创新的强势表现不是由单一要素驱动,中国的进展体现在全局。”芬克说。

中国在创新投入和创新产出方面均获得提升,中国在创新产出方面的排名为历年最高,过去5年内创新投入排名呈上升趋势。综合来说,中国的创新效率表现强劲,排名第7位。

中国创新优势主要集中在4项支柱,中国在商业成熟度方面、知识和技术产出分别位列全球第6位和第7位,市场成熟度名列第21位,创意产出也跻身前30强。

具体来说,中国在知识和技术产出的优势体现在本国人专利申请量、本国人实用新型申请量、高技术出口减去再出口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3项评估指标高居榜首;商业成熟度支柱涵盖的知识性工人分支柱排名第一,提供正规培训的公司占比和企业工资占国内研发支出总额的占比分别居世界前两位。

此外,中国在市场成熟度方面的长处在贸易、竞争和市场规模分支柱位列全球第三,其中所交易股票总值在GDP中的占比和国内市场规模两项具体评估指标全球居首;创意产出支柱中,创意产品出口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本国人工业品外观设计申请量两指标高居榜首,无形资产占据榜单第三位。

自2013年起,全球创新指数评估采用本地大学的质量(前三位大学的QS大学排名平均得分)、本地发明的国际化水平、本地研究文献在外国获得引用的数量评估创新质量。归功于在本地大学的质量(第7名)和引用文献(第16名)的强势表现,中国今年在创新质量上排名第17位,因而得以在中等收入经济体中保持首位,并进一步缩小该群体与高收入群体间的差距。


中国创新投入仍有待提高

欧洲国家瑞士、瑞典、英国、芬兰、爱尔兰、丹麦、荷兰和德国占据世界创新前十强8席,欧洲在环境表现、信息通信技术接入和预期受教育年限上表现出色,同时制度完备和基础设施发达。

排名第四的美国依然是世界上最强创新国家之一,在具有开展全球性研发的企业、包括风险资本在内的金融市场的成熟度、大学和科研出版物的质量、软件支出和创新集群状态方面优势显著。

本年度创新报告指出,中国创新的劣势主要体现在创新投入,其中监管环境和高等教育两项分支柱排名仅分列107位和109位。

尽管中国15岁青少年在衡量阅读、数学与科学能力的PISA量表高居全球第一,中国排名前三位大学的质量方面位列全球第七,但必须承认中国高等教育入境留学生占比(93位)、高等教育入学率(78位)、预期受教育年限(63位)、中学生教师比(64位)方面与高等收入经济体存在较大差距。

业内专家表示:“印度拥有教育质量最好的大学,但现实是有多少比例的学生进入大学学习。中国的情况也类似,尽管中国在教育方面做了大量投入,但高校入学比例还是相对较低,同时中国高校需要增强国际性和开放性,增加外国教授和留学生的数量。中国在这方面正在改观,但这需要时间。”

他说:“我理解中国政府意在培养具有创新性、善于解决问题的学生,为什么美国、德国的学生更能解决问题?因为亚洲国家学生所擅长的考试并不能解决这一问题,解决问题的技巧和创新也培育出企业家精神,具备这一能力的学生可以自己创业。”

在创新指数7大项评估支柱中,制度(79位)是中国排名最靠后的支柱。例如中国易于创业、遣散费用及带薪周数、易于保护中小投资者指标全部在百名开外。

此外,中国在创造单位GDP的所需能耗(102位)、维基百科每月编辑次数(104位)差距同样显著。


如何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

尽管中国开始崛起,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仍存在着创新鸿沟。过去,全球创新指数前25强由在创新方面持续领先的高收入国家垄断,今年中国作为中等收入国家首次跻身这一行列。专家指出,中等收入国家与高等收入国家、中国与世界前10强的差距仍然显著存在。

中国如何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专家表示,首先,中国需培育企业家精神与自下而上的创新。在瑞典、丹麦、英国和美国等国家拥有大量自下而上的创新企业,而这正是创新经济体前10强的重要组成。

其次,中国跨国企业需重视品牌价值和质量。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型,从替西方组装产品到创造产品的过程中,华为等中国企业在信息通信技术方面取得了成功,中国的跨国企业正投入足够的资金和创新,注重品牌价值和质量。报告数据也显示,在全球研发投入最多的一批公司中,中国的研发密集型公司数量尤为显著。

再次,中国应继续优先创新与研发投入。专家称,尽管中国研发支出总额的增长率趋缓,但2014年仍然保持近10%的增长率,并且研发支出占GDP的比重也在稳步增长,2014年这一比例已经超过2%,一定程度上超过欧洲国家。

本年度创新指数还显示,中国在本国人专利申请量和本国人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两项专利指标中排名第一,但在国际专利申请上,中国仍然低于高收入组别的平均分。

长期研究知识产权转化的专家认为,绝大多数中国的专利只停留在国内阶段,重要的是如何将专利转化为经济价值?其实许多经合组织国家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大规模专利数量需要实现商业化和国际化,例如统计显示中国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纳米技术的申请量拔得头筹,但这些专利需要走进市场。英国、美国、瑞士等国家私营企业与高校合作研发、无缝的技术传递流程值得借鉴。

进行投资,提高创新质量,是缩小创新鸿沟的关键。正如高锐所言,“创新投资是促进经济长期发展的关键,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发掘新的增长点,利用全球创新所带来的机遇,是所有利益攸关方的重中之重。”


相关阅读:

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发布

这面“镜子”照出中国创新的喜与忧

作者:朱雪忠同 济大学知识产权学院院长

来源:中国知识产权报



编者按:根据日前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等联合发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GII),中国名列第25位,成为首个跻身25强的中等收入经济体。这一成绩的取得令国人欣喜不已。但是,专家提醒,国人应当客观看待发布的各项指标,分析尚存的不足,努力补强薄弱环节。  

  8月15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和美国康奈尔大学、英士国际商学院联合发布了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GII),中国名列第25位,成为首个跻身25强的中等收入经济体。这是全球创新领域的一个标志性事件,引人瞩目,可喜可贺。

  一喜中国由上一年的第29名进步到第25名,较之去年一下提升了4个位次,首次进入25强。报告显示,中国创新效率表现强劲,位列第7位;在研发密集型公司数量、商业成熟度、知识产权和技术产出等方面也表现优异,高于第11名至第25名这一群体的平均得分。

  二喜中国作为中等收入国家,首次进入过去一直由高收入经济体盘踞的全球创新指数25强。要知道,在今年的全球创新指数中,还有20多个高收入经济体排在25强之后,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等收入经济体的领头羊,中国进入25强更难能可贵。

  三喜中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知识产权战略所取得的显著成效得到国内外广泛赞誉。近几年来,无论是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世界知识产权指标》、世界经济论坛的《全球竞争力报告》,还是美国商会发布的《国际知识产权指数报告》、汤森路透的《全球创新报告》和《G20科研与创新表现》,或是中国国家统计局的《中国创新指数研究报告》、中国科技部《国家创新指数报告》等,均不同程度地肯定了中国在创新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已连续发布9年。中国进入25强,并在多个关键指标上排名靠前,这表明中国的创新已经获得了世界的认可。

  在为丰硕成果欣喜之余,我们也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排名不是唯一目标,要客观看待发布的各项指标,同时努力补强薄弱环节。

  一要避免盲目乐观。中国一年内在全球创新指数的位次一下提升了4位,成为首个跻身前25名行列的中等收入经济体,中国增加创新支出、实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措施固然是主要原因,但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报告增加了4项新的对中国有利的指标也与之相关。这些指标是:全球研发公司前三位平均支出、国内市场规模、企业中的研发人员、本国外观设计专利申请,中国在这四个指标的表现相对领先,这对提升中国的排名有利。

  二要客观看待优势指标。近年来,中国的专利数量不断攀升,成为名副其实的知识产权大国。在今年的具体评估指标中,中国在3种专利的本国人申请量指标上都名列榜首。因此,我们不能因数量优势而沾沾自喜,而是要进一步推动专利向质量效益更好、结构布局更优、可持续发展能力更强的方向发展,实现“数量布局、质量取胜”,有效推动经济新常态发展。

  三要找准自身定位,切忌对照指标盲目赶超。近9年来,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的排名呈现总体上升、偶有波动的趋势。对于中国在全球创新指数一些具体指标方面所处的名次,可以从中看出我国的创新进步和在世界中所处的地位,有利于找出进一步努力的方向。尽管我国的排名取得了很大进步,但与我国经济总量和创新发展的需求相比,仍需进一步提升。应当注意的是,排名只是一个参考因素,更不能完全以其为导向。

  总之,要客观理性看待中国成为首个跻身全球创新指数25强这一成绩,肯定取得的成果,分析尚存的不足。希望结合中国发展需求,切实为着力提高创新质量、有效促进经济发展而努力。

一网打尽系列文章,请回复以下关键词查看:

创新发展:习近平 | 创新中国 | 创新创业 | 科技体制改革 | 协同创新 |  成果转化 | 预见2016 | 新科技革命 | 基础研究 | 军民融合 | 民参军 | 工业4.0 | 商业航天 | 智库 | 产学研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 | 基金 | 装备采办 | 博士

前沿科技:颠覆性技术| 生物 | 仿生 | 脑科学 | 精准医学 | | 基因 |  基因编辑 | 虚拟现实 | 增强现实 | 纳米 | 人工智能 |  机器人 | 3D打印 | 4D打印 | 太赫兹 | 云计算 | 物联网 | 互联网+ | 大数据 | 石墨烯 | 能源 | 电池 | 量子  | 超材料 | 超级计算机 | 卫星 | 北斗 | 智能制造 | 不依赖GPS导航 | 通信 | MIT技术评论

先进武器:中国武器 | 无人机 | 轰炸机 | 预警机 | 运输机 | 战斗机 | 六代机 |  网络武器 | 激光武器 | 电磁炮

未来战争:未来战争 | 抵消战略 |  水下战 | 网络空间战

领先国家:俄罗斯 | 英国 | 日本 |  以色列 | 印度 

前沿机构:战略能力办公室 | DARPA |  Gartner | 硅谷 | 谷歌 

前沿人物:钱学森 | 马斯克 | 凯文凯利

专家专栏:黄志澄 | 许得君 | 施一公 | 王喜文 | 贺飞 | 李萍 | 刘锋 |  王煜全

全文收录:2016文章全收录 | 2015文章全收录 | 2014文章全收录

其他主题系列陆续整理中,敬请期待……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